关闭

用户登录
欢迎来到 城乡建设法制网!
当前所在:首页 > 住房发展

安康公积金中心四大举措践行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

  • 时间:2021-06-29 22:27:49
  • 来源:
  • 作者:

  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安康市住房公积金经办中心以助力百姓安居圆梦为使命,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听民声,扑下身子办实事,全力打造政府放心的行业单位和群众满意的办事窗口,以四大举措落实落细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用优质高效服务展现安康公积金为民便企一贯形象。

  听民声:开展一轮调研

  由中心主任带头,副主任分兵把口,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集中利用三至五天时间,带着课题深入到帮扶村、包联社区、包抓科技企业、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,对基层工作和生活进行再熟悉、再体验、再思考,倾听服务对象和基层群众在制度扩面、乡村振兴、城市创建、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想法和建议。

  在深入了解和综合研判的基础上,对症下药,综合施策,面对面提出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思路、办法和措施,做到把矛盾化解在一线、把思路理清在一线、把政策落实在一线、把问题解决在一线、把发展推动在一线、把情感交融在一线,切实让群众真正看到变化、得到实惠。

  优服务:推进两个创建

  结合窗口女职工和年轻职工较多的特点,争取市妇联、团市委的支持指导,在全系统13个管理部同步启动“巾帼文明岗”和“团员示范岗”创建活动,定期进行督导评估,让工作一线成为职工成长进步的舞台。

  在“舒”字上入手,服务大厅增设休息座椅、老花镜、纸巾、水杯等便民物品,放置办事明白卡、提醒牌,为群众提供舒适轻松的办事环境;在“简”字上着眼,进一步精简提取、贷款等业务流程,取消身份证复印件等纸质材料,优化审批环节,推进效能提速;在“减”字上发力,为贷款职工缴纳房产抵押贷款抵押登记费,免费复印业务办理材料,进一步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;在“快”字上落脚,积极推进部门间数据共享,实现重要业务“一网通办”’、高频事项“跨省通办”,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公积金服务。

  暖民心:创新三项服务

  一是预约服务,对偏远乡镇的缴存职工,采取电话预约的方式,在约定时间办理业务,减少群众跑路。二是延时服务,在法定工作日内接近下班时间或已到下班时间,服务对象因某些特殊原因才到达办事窗口,为避免服务对象再次跑路,主动延长办公时间,为群众办结相关业务。三是上门服务,残疾人、孕妇、重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在办理贷款等业务中,因身体原因无法来到窗口办理面签手续,由工作人员上门服务,为其办理拍照、签字、按印等完整业务手续。

  今年以来,安康全市公积金窗口已累计开展预约、延时、上门服务26次,市直、汉阴公积金窗口上门服务被安康电视台聚焦报道,真正为群众分了忧、解了难。市直、旬阳、平利等6个管理部被驻地政务服务中心评为“年度红旗窗口”,刘忆莹等8名职工被评为“服务明星”,树立了良好对外形象。

  促发展:破解四大难题

  一是破解制度扩面难。积极探索建立非公企业、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缴存办法,组建小分队分行业、分区域开展扩面宣传。针对困难企业出台“缓缴”“降比”政策,逐步实现全员足额缴存,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。目前,市、县、镇三级机关事业单位已实现全覆盖,非公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占比达到4%。

  二是破解行政执法难。聘请资深法律顾问参与处理涉法涉诉事务,与市场监管、人社、公安、税务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,对存在未缴、漏缴、欠缴等现象且拒不整改的单位,涉及用虚假资料骗提骗取案件的个人,按照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程序,依法采取处罚或强制措施,维护公积金正常秩序,确保资金安全。

  三是破解队伍管理难。先后制定完善了《过错追究》《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“贷前严审、贷中规范、贷后跟踪”管理的通知》等20余项制度,重拳整治门难进、脸难看、事难办,服务冷冰、办事慢腾,滥用职权、优亲厚友等不良作风,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,打造纪律严明、办事公道、团结奋进的公积金铁军。

  四是破解本领恐慌难。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员培训,邀请市委党校、市纪委、安康学院、西北大学等部门单位的专家讲授政治理论、政策法规、服务礼仪等知识,提高全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。同时,通过主题演讲、辩论比赛和即兴发言、限时汇报等手段,提高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,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。(付江星 通讯员 姚泽练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/何蓉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城乡建设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
北京宝珍品商贸有限公司主办 | 政讯通-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

城乡建设法制网 fazhi.cxjszx.org.cn 版权所有。

联系电话:010-56232582 13391776757 010-56278284 13366461258 010-53386795
监督电话:18610822936,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

邮箱:qgzfyjsfzdyzx@163.com  客服QQ:321579164 通联QQ:3115014313
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